关于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28   动态浏览次数:10

二级党组织、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团建设工作,推动党进社区、进楼栋、进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团支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现就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政治引领,高站位谋划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

各单位党委要充分认识开展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要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总结优化,增强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的亲和力实效性,把加强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作为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和探索党团建设工作亮点的重要途径。

二、强化组织建设,高规格构建党团建设组织体系

学校成立“一站式”社区党支部,由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担任学生社区党支部书记,组织部副部长担任副书记,在各学院设立学生党小组,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按“信念坚定、品行优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素质能力要求,从骨干教师、优秀辅导员、行政人员中选任党小组副组长。由社区党支部统筹协调各单位力量下沉学生社区服务学生,社区党支部为功能性党支部,不发展党员、不收缴党费、不接转党组织关系、不选举党代表,党员的组织关系、日常管理仍归口于原党支部。

成立“一站式”社区团支部,由校团委副书记担任学生社区团支部书记,校级主要学生干部担任副书记,在各学院设立团小组,由学院团委书记担任组长。社区团支部为功能性团支部,不发展团员、不收缴团费、不接转团组织关系、不选举团代表,团员的组织关系、日常管理仍归口于原团支部。

三、强化空间打造,高标准建设社区党团建设阵地

各学院党委要打造标准化与特色化兼融、政治性与时代性兼备、引领力与凝聚力兼具的学生社区党团建设“红”空间”空间“红”空间大小、形态不限,但要规范布局、整洁美观,在适当位置悬挂或粘贴学校统一设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主题LOGO、党旗、党徽和入党誓词,要能够满足学生党员开展日常学习、会议需要。各学院党委可依托现有党团活动室或文化走廊等,按基本标准进行建设;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宿舍楼公共空间,建设党建工作坊、党建文化墙、红色书吧、党员驿站等。党委组织部将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院级示范空间评选,单列评选主题和特色鲜明的“红”空间,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建设并发挥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寝室的平台作用,开展党员寝室挂牌工作,引导学生党员亮身份、尽义务、谋作为、树榜样,真正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工作效果。要形成“红”空间更新维护机制,结合时事政治和学院实际,不定期更新空间素材,切实发挥空间文化育人功能。鼓励运用文字、图片等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学院党建活动开展情况、党员风采,突出学院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把“红”空间打造成为展示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空间以“学生之家·社团之家”作为常态化载体,各学院团委、学生会要充分引导团支部、班级、学生社团在“学生之家·社团之家”、学生宿舍楼党团活动室、共青团广场等阵地,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把“育”空间打造成为展示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团委将“育”空间的活动开展纳入二级学院共青团年终考核,对工作开展效果好的学院在相关的评选活动作优先推荐。

四、强化工作成效,高质量开展社区党团建设活动

“全员育人”为导向,探索形成具有学院特色,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运行模式。着力推动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离退休教师等力量下沉社区,落实领导干部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制度,机关部处、学院负责人每季度至少深入社区参加1次组织生活会或主题党日活动。鼓励专任教师党员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推动解决社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推动社区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组织生活经常化,将社区党团建设引领落地落细落实。组织动员社区学生党员团员开展常态化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中开展志愿服务和思想宣传活动,形成党员团员与社区协同联动的良好机制。鼓励学生社区党小组开展“结对共建”计划,以先进促后进,以典型带全体,构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五、强化宣传推广,高效率提升社区党建影响力

要充分利用我校新媒体工作优势,构建学生社区党团建设工作云平台,各项活动开展“入驻”网络空间,宣扬榜样党员青年典型事迹,宣传优秀工作案例,讲好身边故事,唱响主旋律,扩大影响面,增强影响力,引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社区党团建设重点和特色工作进行总结提升提炼,并强化与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的密切合作,加大宣传宣介力度,深化特色品牌工作的示范性和影响力,推动基层党团建设工作全面进步全面提升。

 

            中共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组织部    共青团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    

                                                 20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