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意见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第十六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学校实际,就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今年党中央、国务院还将召开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殷切期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坚定信心。去年底召开的省第八次党代会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海西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与全省其他事业一样,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工作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加强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
2.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央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也在各级党组织。学校各级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努力成为和谐校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要巩固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全面把握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着力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校园和谐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要始终把握好这一主题,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和综合协调发展的关系,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切实将工作重点转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来。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教学和科研、新老校区、共性发展与特色发展、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的关系。要有效整合学校内部各种力量和资源,时刻盘点现状,认真经营学校,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办学质量。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抓好专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学科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以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为依托,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年学分制改革、建设精品课程为重点,以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为关键,以提高本科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始终抓住“重在建设”这个主题,针对不足和问题加大力度进行整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升学校整体形象。要切实抓好校园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尤其要以保障学校办学基本要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加强素质教育和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抓好新校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坚持优化、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率并重,以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强对水、电和教室、实验室等资源的使用管理,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益。要开源节流,加强行政性支出的监控,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要强化学校对国有资产的调控能力,防止国有资产部门化。要进一步挖掘节约潜力,在加强日常管理中出效益。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境道德观念,培养主人翁责任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组织的协调、沟通与配合,多渠道发掘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合力。要以百年校庆为契机,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及时对外宣传学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科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进一步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三、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6.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本着“扩大民主、强化监督、完善考核、推进交流”的思路,不断深化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五重五不简单”的要求,坚持推进和完善“公示制”、“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制”、“任期及换岗、轮岗交流制”、“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等措施,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要突出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解决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不团结、不正派、不公道、不自律等问题,把作风表现作为衡量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为民负责的形象和廉洁自律的形象。
7.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认真贯彻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院(系)党委(党总支)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各级党组织要不断提高领导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有效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提高管理学校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创造活力、处理内部矛盾、维护校园稳定的本领。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增强群众意识,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贴近师生的优势,注重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多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着力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积极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服务人。要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做好大学生入党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要加大发展优秀人才入党的工作力度,积极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青年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入党,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坚特“党建带团建”,加强共青团和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在组织发动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团结服务学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积极参与新一轮“福建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的创建活动,结合创建活动的开展,扎实将党组织建设引向深入。
8.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坚持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做到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修身,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年学生廉洁教育工作。要加强对涉及学校重大政策、重大任务、重大举措以及涉及人、财、物的重点部门的监督检查,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认真做好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关单位的预算和财务收支审计。进一步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重点查处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处利用职务职位之便谋取私利的案件,严厉查处工程建设和教材图书、仪器设备等采购中收受商业贿赂的案件,严肃查办招生、考试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及教育乱收费等严重损害教育形象和群众利益的案件。要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制度,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对各学院学生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增强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完善建设修缮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和教代会制度,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机关效能建设。
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9.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师生员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学校发展建设的各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门课程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发挥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和社科联的作用,结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实践,组织专家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成果。
10.大力营造繁荣的校园文化。要抓住迎接党的十七大、建军8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和迎接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时机,结合我校迎来新校区建设全面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和百年校庆三件大事,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我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通过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活动,活跃学习氛围,创新学习方式,延伸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要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为龙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要综合利用校内外资源,邀请名家、名教授开办讲座、报告会,继续举办“百场学术讲座”活动,办好专家论坛、归国留学人员论坛、长安学子论坛等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成才目标。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鼓励学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继续实施研究生西部支教团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及我省欠发达地计划的服务项目,认真总结“走进海西、服务海西、宣传海西”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继续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
11.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金字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的作用,聘请专家、教授参与心理咨询,支持和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特别要加强大学心理健康协会、班级心理健康宣传员的建设,发挥学生群体的同伴教育作用,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咨询中心的硬件建设,建设团体辅导室、个别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放松室等,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需的条件和设备。贯彻落实《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心理问题危机干预办法》,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对有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学生进行辅导、跟踪、治疗和转介,形成“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心理专科医院联系,实施危机干预定点治疗方案,降低甚至消除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的发生。
12.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认真实施《福建师范大学大学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建设的意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注重优化专职辅导员队伍和兼职班主任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改善队伍的学历结构与专业知识结构。坚持“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我校作为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优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和博士点在培养培训辅导员中的作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修有关课程。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活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提升辅导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成立校辅导员协会,努力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职业资格认证、核心团队建设等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制度,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专业技术职务晋级挂钩,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在晋级、评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予以优先。对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给予转岗、缓聘或解聘。
五、抓紧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13. 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教学、科研、管理三支队伍一起抓,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力创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继续完善《福建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暂行办法》和《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管理暂行条例》,做好“闽江学者计划”评选,注重引人与引智相结合,探索多种形式引进人才,重点引进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团队,吸引高层次拔尖人才来校工作。出台《福建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遴选办法》,遴选一批学术造诣高,对学校发展贡献大的专家、学者为学校的终身教授,为他们造就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促进他们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坚持学历提高与能力提高并重,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的力度,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学位层次,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同时坚持严格培养和激励成才相结合,遴选一部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扶持对象和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修订《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后人员的资源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机制,努力发挥博士后流动站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和成果高水平化的平台作用。
14.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的回信精神,广泛开展向杨仁崔同志和单腿立教37年的阮文发同志学习的活动,深入推进师德建设。要把加强师德建设与全面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结合起来,坚持从严治教,把教风建设放在校风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要根据专业知识的发展、社会实际的变化、学生群体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要鼓励专业教师加强对学生课余学习的指导,把“传道、授业、解惑”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
15.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广泛凝聚力量。进一步做好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工作,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要充分认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切实把党外干部的培养工作纳入党委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抓好学习培训和教育培养,帮助党外干部健康成长;做好党外代表人物和党外后备干部的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推荐工作。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在坚持“双月座谈会”制度、通报制度、联系交友制度、走访慰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特约监督员制度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学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发挥我校海外统战工作的特色,立足校内、面向台港澳侨地区做好统战工作,拓展统战工作新领域。要通过谈心和交友,与各类统战对象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凝聚人心。
六、切实维护学校安定稳定
16. 把维护学校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根据安全稳定“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理顺校内安全稳定分级管理制度,努力探索分级管理、目标责任制管理的校园安全稳定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各单位安全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针对学校“一校多区”的特点,进一步健全校园各种应急处置机制,加强校园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增强师生员工安全稳定防范意识和技能。抓好安全防范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防范和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适时开展校园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校园检查力度,消除消防、交通、治安等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与属地公安派出所协调联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定期交换学校安定稳定情况通报,及时妥善处理侵害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的事件和影响校园安定稳定的事端。积极呼吁并配合综治机关、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七、努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7.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与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校、家长和学生最为关注的、最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继续推进毕业生就业的“一把手工程”,各学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作为毕业生就业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规划,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全心投入、全员推荐、全程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率。通过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成立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就业顾问团和学生就业专家组,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大力拓展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围绕基层就业项目做好服务工作。加大对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扶持,争取设立贫困家庭毕业生创业资助基金,扶持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强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的密切联系,通过小型多样的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架设就业平台,引导毕业生参与网络招聘,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18.扎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继续健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渠道,以政府助学奖学金为基本保障,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帮困奖学金助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辅助措施”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依据“统筹安排、分级认定、分类资助、动态管理”的资助原则,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实现“决不让一位贫困家庭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尤其积极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新的政策和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密切与银行的联系,加快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程,加大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要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发挥校友在学生资助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争取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学校设立专项奖助学金。要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展“爱心超市”的助学功能和品牌效应,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追求助学工作的效益与效率。加强贫困家庭学生的精神资助,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诚心”,给他们创造更多锻炼的平台,帮助他们走出自卑,树立信心,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神。
19.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和“阳光收费”。进一步贯彻依法治招和落实推进“阳光工程”制度化建设的要求,以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公平为核心、制度建设为基础、信息公开为重点、严格管理为根本、优质服务为依托、有效监督为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我校实际的更加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招生信息专刊、招生网站、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等渠道,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使考生及家长全面、准确地了解招生政策规定、学校情况、录取日程安排及有关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建立健全招生咨询服务体系和考生申诉制度,认真做好录取期间的咨询、接待工作,畅通考生申诉渠道,增强工作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我校招生工作的满意度,维护学校良好声誉和形象。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认真执行国家关于高校收费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上级机关审批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全面推行大学收费公示制度,清理和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继续加大对教育乱收费和挪用、平调、挤占、截留教育经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
20.努力推进后勤管理规范化。关心师生、服务师生就必须切实搞好学校后勤工作,关注细节,从小事抓起。要健全完善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安全与质量监控部工作办法》、《关于加强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积极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管理理念。要突出重点,全面监控饮食卫生、生产安全、服务质量、劳动纪律等方面工作,加强食物中毒、火灾、失窃等工作的防范措施。要构建信息沟通反馈平台,强化终端管理、细节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拓宽管理渠道,加强学生民主管理,构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互联互动的服务体系。要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增效节支、减员增效等措施,积极创造条件,稳定伙食价格。
八、加强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统筹领导
2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各负其责,师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把建设和谐校园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级党组织、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校党委的要求,加强对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出台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生动局面。
22.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校园内外的良好环境。广大师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要保障和尊重全体师生员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谐校园建设的权利,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校内宣传阵地的作用,统一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逐步形成和谐校园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