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从政“新十题”
为官从政是一个大考场,身处其中得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考题五花八门,既有填空题,又有选择题,更有必答题。笔者之前列过十道题,加上下列十题,可谓考卷的上下篇,得拿出智慧和勇气来,用心审题、用力解题、用功做题,交上合格满意的答卷。
一是实与虚
万物“实”为要、万事“实”为贵。我们强调并崇尚工作中要多务实,讲实干、求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强调并崇尚生活中多一些实在,说实在话、做实在事、当实在人,把实实在在当作为官从政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实的背面则为虚。我们反对搞虚的那一套,反对搞避实就虚、偷奸耍滑的东西,推崇不图虚名、不说虚话。虚往往是注水的家伙,有时甚至是掺假的东西。虚常常与“浮空飘夸”联系在一起,还是离虚远一些好。当然,实与虚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如果说,有时虚是指务虚的话,那么适时适当地务务虚,让心静下来,整理一下思绪,作一些思考和总结,这种虚实结合、以虚带实、以实托虚是必要的,也是有好处的。
二是热与冷
人都会有忽热忽冷的时候和经历。有的人或许“步步高升”、一再提拔,或许位高权重、身处重要部门或重要岗位;有的人头顶各种各样的光环,被媒体闪光灯追逐,前呼后拥、炙手可热;等等。“热”的时候会前呼后拥、众星捧月,“出门有车等着、走路有人跟着、吃饭有人陪着”,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倘若把握不住、掌控不好,就会飘飘然、昏昏然,忘乎所以、自以为是,甚至逐渐膨胀嚣张起来。然而,事物发展总是有高有低,呈波浪式曲线状,人不可能一直或一辈子“热”着。有的人走着走着或许徘徊停滞起来,有的人或被旁落、遭冷遇,到了边缘部门,去了冷门岗位;有的人从忙得不亦乐乎,一下子变成闲得心里发慌,从事务缠身到无所事事,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坐了趟过山车,好比一脚踩空了似的,不适者有之,失落者有之,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者亦有之。热与冷好比山巅与谷底,都是一种考验,经得住热,受得了冷,既能顺利“登顶”,又能安全“下山”,靠得不仅是云淡风轻的心态,更是冷热不惧的能力。
三是贫与富
为官从政要有安贫乐道的境界、胸襟和情怀。封建士大夫尚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价值追求,党的干部更应该有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贫富观和苦乐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党的干部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能也不应该只顾自己富起来,更应该带领群众富起来。倘若把自己富起来看得过重过多,“动作”就会走形变样,就会不惜动用手中的资源去搞权力寻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不可发财、发财就别当官,当干部就意味着一种奉献和牺牲。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则初心不忘、使命不辱。
四是美与丑
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这本来是黑白分明、一目了然的事,可有的人就是黑白颠倒、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以丑为香。比如,贪污腐化是极丑的行为,可有的人却浑然不知,深陷其中却乐此不疲;又比如,耍特权是老百姓厌恶痛恨的事,可有的人却沾沾自喜、感觉舒服,不但自己耍,而且家里人跟着一起耍;再比如,欺上瞒下、偷奸耍滑、阿谀奉承、见利忘义等等,都是人性中的丑陋,可有些人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是自己有本事、会来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对于美与丑,首先得分得清、辨得明,切不可把美的当作丑的,把丑的又当作美的;其次得亲近美的事物,远离丑陋的东西。
五是权与法
权大还是法大,这本来也是非常清楚的问题。可在现实中,有的人要么不明白,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干出一些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或权大于法、权高于法的事情来。有的碰到事情总是有意无意搞“我说了算”,“长官意志”代替“法官意志”,有的自觉不自觉地总是“第一时间”想到找人摆平,这个“人”说到底就是说话管用的权力,习惯于靠“人治裁量”而不是靠“法治力量”,相信一纸手谕甚至一个电话、一声招呼胜过一纸裁决。“摆平就是水平”成了不少人欣赏和推崇的价值标准,一些普通百姓也养成了“信访”而不“信法”的思维定式。时至今日,权大于法或以权代法的现象必须也应该改变过来。所有的权力都要在宪法下行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运行,受法律法规的约束,这才是正道、大道,也是为官从政务必恪守的基本规则。
六是情与理
有人说,我们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说话办事都得讲情重情,给个面子;还有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于是把讲情重情视为天经地义,推上很高的位置。当情与理摆在面前尤其是发生冲突的时候,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等成了挥之不去、纠缠不清、摆脱不了的羁绊和束缚,明摆的一些道理也好、规则也罢,很容易妥协退让、败下阵来。人们似乎最怕被人戳脊梁骨说,这个人无情无义、不讲良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在情与理的天平上,个人的私情永远是小道理、软道理,小道理、软道理始终要服从于大道理、硬道理,千万别被所谓的七情六欲所惑,也别让私情遮蔽了双眼。即便是至爱亲朋之间,也要既亲又清,大是大非有原则,大道大理有方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高于情、重于情和大于情,做到入情入理、合情合理、寓情于理。
七是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只有把乐学、好学、善学与苦思、勤思、善思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日异其能,岁增其智”。西汉文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永远在路上,也永远无早晚。然而,倘若只为学习而学习,因学习而学习,学不会思、学不能用,这是白学、瞎学和乱学。同样的道理,思是建立在学之基础上的,是学的一种升华,思从学中来,学因思而贵。得经常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大局、大势和大事学深悟透,这样的学才有质量,这样的思才有方向。学习是一种能力,思考则是这种能力的又一次飞跃。如果说,学习是开花,思考则是结果。
八是知与行
知,乃知识、认识;行,乃践行、实践。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来源于实践;认识有用与否,在于指导实践。现实中,知归知、行归行,知行割裂、知行不一和知易行难的现象不少,导致说归说、做归做,台上他说、台下说他。有道是:“知而行之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怕。”人得先“知”,它好比人的双眼和两耳,而“行”就像是双脚,人们靠眼靠耳去看去听,靠脚去走去到达。古代先贤常说,“三思而后行”“未知事实,不可虚行”“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为官从政要善于不断获取理论知识,更要善于把获得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九是亲与疏
对于为官从政者而言,有人亲近你,有人疏远你,这是常有之事,你该怎么看、怎么办,这里面蕴含着很大的学问和技巧。对于亲近你的人,要去作具体分析,究竟是什么人亲近你,为什么亲近你?“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特别亲近你的人,大多“欲有求于我也”,或为名或为利,故当“度之”,也就是保持和把握好一个度,即便是纯粹的感情也得有分寸,这样既可避“结小圈子”“成小团伙”之嫌,又可避“权去则弃、势去则倾、利尽则散”之尴尬。一方面要去“疏亲者”,另一方面又得注意去“亲疏者”,也就是要具体分析是什么人有意疏远你、为什么疏远你,特别是那些曾经亲近却突然疏远你的人,要走近他们,建立起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同志式关系,这样的同志式关系才可能行稳致远。避免亲亲疏疏是为官从政者必须战胜的坎。
十是俭与奢
简朴节俭是为官从政者的一种美德和操守,而奢侈浪费则是彻头彻尾的堕落和可耻。“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节俭。诸葛亮倡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告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等等。老祖宗的这些告诫,当常常叩击我们的心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为官从政者从一开始就要堵住“奢”的洞口,形成“俭”的习惯,把节俭作为立身之本,视奢靡为堕落之源,将崇俭拒奢这道题答对做好。
来源:学习时报